训练
今天是第二次划船,30分钟左右(阻力3,公里数忘了😓),包括一开始的xhs视频学习和中间的喝水休息。Z3运动果然很累,还要全程注意动作,一不留神动作路径就会出错……看来每次都得练基础动作才行增强肌肉记忆啊!另外,训练中有种莫名其妙痛并快乐着的爽感是怎么回事……这就是内啡肽??😂
让GPT分析了下录像截图,反馈如下:
1️⃣ Catch 阶段
✔️ 优点:
- 小腿基本垂直(膝盖不过脚尖),非常好。
- 背部略微前倾但保持直,不含胸。
- 手臂伸直,说明准备充分。
⚠️ 改进建议:
- 可以再放松肩膀一点(现在略微耸起),想象肩膀“远离耳朵”,让背阔肌先预激活。
- 脚跟最好保持轻微着地感(不要完全抬脚尖),这样能更好地启动臀腿发力。
2️⃣ Drive 阶段
✔️ 优点:
- 腿先发力,手臂仍直 → 动力顺序正确(腿 → 核心 → 手臂)。
- 背部稳定,没有塌腰或弓背。
⚠️ 细节微调:
- 当你快拉到终点时,注意下巴稍微收一点(保持颈椎中立),现在略微上抬,会增加颈部紧张。
- 可以想象“脚蹬地、臀向后推”,强化髋伸展的参与,让臀腿更有泵感。
3️⃣ Finish 阶段
✔️ 优点:
- 拉柄位置非常理想(大概在肋骨下缘)。
- 手肘自然向后,不外翻。
- 躯干微后倾,角度正确。
⚠️ 细节优化:
- 注意不要让肩往前“松”,结束时要肩后收、背阔肌保持轻度收紧。
- 可以在动作末端保持 0.3 秒“背收紧”的感觉(但不要用力后仰)。
4️⃣ Recovery 阶段(回程)
✔️ 节奏非常自然流畅,有“快拉慢回”的节奏。
⚠️ 可继续优化:
- 想象“手先走 → 背前倾 → 腿弯回”的顺序(即 arms → body → legs)。
- 不要同时前倾和屈膝(容易卡腰)。
另外让GPT对臀腿训练做一点微调:
动作 | 主要肌群 | 功能价值 | 推荐组次 |
---|---|---|---|
Beinpresse | 股四头 + 臀大肌 | 下肢力量(抱娃/起身) | 3×10–12 |
Beinbeuger sitzend | 股二头 + 臀下缘 | 后链强化、姿态平衡 | 2–3×12–15 |
Abduktoren | 臀中肌 | 提臀线条、塑形主力 | 3×12–15 |
Adduktoren | 内收肌 | 骨盆稳定、腿形修饰 | 2×13 |
Beinpresse进阶路径:
周期 | 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目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当前 | 61 kg | 3×12 | 下放3秒,上1秒 | 稳定动作轨迹 |
下周期1 | 65–68 kg | 3×10 | 下放3秒,上1秒 | 强化下肢力量 |
稳定期 | 70–75 kg | 3×8 | 爆发期(可用1–2周) | 临时提高力量储备 |
Beinbeuger sitzend进阶路径:
周期 | 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目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当前 | 25 kg | 2×15 | 下放3秒,上1秒 | 控制与平衡 |
后续 | 27–30 kg | 2×15 | 同上 | 增强臀下缘紧致度 |
Abduktoren进阶路径:
周期 | 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目标重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第1周期(当前) | 35 kg | 3×13 | 外展1秒,回收3秒 | 重新建立张力控制,感受臀外侧发力 |
第2周期 | 37–38 kg | 3×15 | 外展1秒,回收3秒 | 提高耐力与泵感(持续燃烧) |
第3周期 | 40 kg | 3×12 | 外展1秒,回收3秒 | 强化臀中肌密度与线条立体感 |
第4周期 | 40 kg | 4×12 | 外展1秒,回收3秒 | 提高训练容量(塑形冲刺期) |
第5周期(恢复) | 30–32 kg | 2×15 | 动作缓慢,轻夹顶点2秒 | 恢复神经控制、放松骨盆 |
要点:
- 发力点:专注在臀外侧,不要让腿或大腿前侧抢力。
- 顶点夹臀:每次外展到极限时停顿1–2秒(这就是线条雕刻的关键)。
- 节奏:外展呼气 → 回收吸气。回程慢,是控制型训练的精华。
- 上背靠垫但不塌腰:保持腰背微挺,核心轻收。
Adduktoren进阶路径:
周期 | 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目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当前 | 35 kg | 2×13 | 下放2秒,上1秒 | 保持肌肉激活 |
长期 | 35–40 kg | 2×15 | 下放控制 | 仅维持,不追求加重 |
计划安排RDL和保加利亚蹲交替进行(目前都在激活阶段):
RDL进阶路径:
周期 | 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重点目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第1周期(当前) | 20 kg | 3×12 | 下放3秒,上1秒 | 适应新组数、稳定动作 |
第2周期 | 22 kg | 3×12 | 下放3秒,上1秒 | 保持控制感,增加肌肉张力 |
第3周期 | 22 kg | 3×10 | 下放3秒,上1秒 | 进入力量强化阶段 |
第4周期 | 24 kg | 3×10 | 下放3秒,上1秒 | 提高张力密度,线条更立体 |
第5周期(恢复) | 18 kg | 2×15 | 平稳节奏 | 降负荷恢复神经与核心 |
要点:
- 加组 → 加重 → 减量 的节奏,每2–3周调整一次最理想。
- 感受主力在臀下缘与腿后侧(股二头肌)。
- 若腰背先疲劳,说明重心太靠前或背未锁紧。
BSS(Bulgarian Split Squat)进阶路径:
周期 | 每手重量 | 组次 | 节奏 | 重点目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第1周期(当前) | 4 kg | 2×12(每腿) | 下放3秒,上1秒 | 稳定单侧平衡、控制动作轨迹 |
第2周期 | 4 kg | 3×12 | 下放3秒,上1秒 | 增强耐力与控制感 |
第3周期 | 6 kg | 3×10 | 下放3秒,上1秒 | 进入力量期,提升臀中肌刺激 |
第4周期 | 8 kg | 3×10 | 下放3秒,上1秒 | 增强臀部体积与爆发力 |
第5周期(恢复) | 4 kg | 2×12 | 下放自然,上平稳 | 放松关节、恢复神经控制 |
要点:
- 膝盖角度:下降时保持90°、膝不过脚尖。
- 重心在前脚脚跟,不是脚趾。
- 可在顶点轻夹臀1秒,帮助形成“臀峰意识”。
- 若平衡差,可靠墙或扶杠辅助,逐渐过渡到无支撑状态。
建议搭配节奏
- 每周进行两次臀腿训练时,交替安排RDL + 保加利亚蹲(一次偏后链,一次偏前链),效果比单纯堆重量更快看到线条。
- 当两者都到达第4周期(RDL 24 kg,BSS 8 kg/手)后,你的臀腿线条会明显紧实,力量也能支撑更重的臀推。
一个周期 = 2–3 周左右↩